中医是对科盲的心理援助
点击上方 洛克杂谭 关注我
有人说中医是经验医学,这种说法是典型的没文化。
现代医学才是真正的经验医学,而中医是理性主义的产物。
为什么“说中医是经验医学”是胡说八道?因为”经验主义“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,代表人物就是英国哲学家洛克,就是写《政府论》的那个约翰-洛克。
《心经》说“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”。意思是说,人的诸般感觉都是有限的,执着于自己的感觉,是不能通达真理的。
佛家这样的认识是正确的,但再往前一步,你就会发现这又是正确的废话。
因为,如果按照这个认识,人类的一切行为就都失去了意义。
庄子也认识到了这一点,所以他的“道”最高形式就是像动物那样生存,同时让自己的思想像“南郭子綦”那样达到“吾丧我”的境界。
慧能的禅宗,就是庄子与佛家的结合。
这也是为什么佛、道世界未能诞生科学的根本原因——哲学决定的。
经验主义哲学,也认为人的“感觉”是有限的,这在“圣经”神学中表述为“神的道,高于人的道”,即人不可能认识真理,但人是可以无限探求和接近真理的。而人探求和接近真理的工具,只有依靠自己有限的“感觉”。
感觉,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最基础,人通过感觉收集外界材料,形成概念,再经过实验确定下来,逐渐复杂化、系统化,最后形成认知体系。科学大厦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,复杂宏大的科学体系,每一步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得到确认的。包括西医(现代医学)。
而中医不是,甚至完全相反。
拿《黄帝内经》来说,这本书基本上定型于二千多年前,横空出世,它上来就确定了中医诊疗原理和原则,至今不能改变。
中医的总纲就是阴阳,演绎出木火土金水五行,再以阴阳五行为基础不断演绎开去,建立起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八纲,望闻问切四诊方法,升降浮沉性味归经所谓药理药性。脏象、经络、七情、六淫,无不以阴阳五行为基本思路。
中医的医理饶有哲学趣味。首先确定的是阴阳总纲,这似乎没错,世界间任何事物确实都呈现出矛盾属性,有阴就有阳,有正就有负,有寒就有热,有明就有暗,这是一个真理。
但是再往下演绎,五行配五脏,木火土金水,分别配肝心脾肺肾,这就开始武断了。按照经验主义科学方法,这都是不足为凭的。
不过即使武断,脏象理论确实能够自成体系地解释人的病理现象。我试过对不同知识程度的人们,用中医理论分析他们的疾病,无论是文盲老者,还是高知教授,无不信服。
阴阳五行的概念,可以做为一套哲学思想去玩味,我们知道的许多所谓的大师名人,他们遵循的哲学也确实是这一套,比如所有的古代文人和现代国学派人士,都是如此。
但是,如果把阴阳五行理论用做具体的药物鉴别和选择的原则,就太过浅陋了。这就像打水,打水固然要用容器,但用水桶还是漏勺,效果绝对不同。甚至会像猴子捞月那般虚妄,瞎马盲人那般危险。
为什么呢?因为人的生理运行机制实在太精密,一点点细微物质介入都会影响整个生理系统,如果不对人体运行机制非常熟悉,非经无数次的多年的有目的性的实验,找到针对某种疾病的药物真的无异于盲人瞎马。
就拿这次日本科学家获得的诺贝尔医学奖来说,那是基于某种蛋白的癌症免疫疗法,而人体中的蛋白种类多达百万种,如果不是对这一领域极其熟悉,根本没有可能找到这百万分之一。
青蒿素的发现也是如此,是经过几个团队靠举国之力的支持,若干年普查海选实验,最后再加上屠呦呦灵机一动,才歪打正着的。而绝不是东晋葛洪一句“青蒿截疟”就能解决的。
而所有中药方剂都是葛洪式的粗放,都是根据阴阳五行性味归经这套逻辑演绎出来的,真想用于临床用药实践,至少都需要若干团队举国之力若干年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实验,才能确定。
况且青蒿素仅仅是一种植物,而复杂的中药方剂动辄几十种,像67味中草药爸妈喝了都说好那货,需要的实验量会天文数字级增长。
综上所述,中医医理做为一种哲学游戏,对身体健康不会有大害,但是所有中药方剂最好不要服用,因为它们的基础是哲学游戏,而承受它们的却是你敏感、脆弱却又关乎生命的各种生理组织。
有人不服气,质问如果中医无用,那么中国人怎么繁衍至今的?老鼠看不懂《黄帝内经》,生存的历史比人长多了;
还有人会说中医不能用所谓科学方法衡量,科学是有限的。没错,因为我上面说了,中医本质上是一种哲学,但比哲学有害的是,它给人灌药。
科学虽然有限,但在治病上,只能指望科学。
其实中医这种哲学也能治病,比如某些心理疾病,中医理论好歹能帮这类病人建立比较完整的价值观,但是用药嘛,多巴胺还是比天王补心丹靠谱。
实际上,电视广播上各种医养生节目,药店中各种养生保健药品,都是针对这种人群的,他们需要的不是养生,而是心理咨询。